手套、圍巾、帽子齊上陣,你的保暖設備都準備好了嗎?就讓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關於寒潮天氣。
2021-01-18
記者18日從中國科協2020“科創中國”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,“科創中國”品牌將在3年內推出一批科技創新力高、產業帶動力強、區域影響力大的創新樞紐城市,輻射帶動創新資源有序下沉,培育重點產業集羣,助力中小企業創新。
2021-01-18
根據最近的一項估計,目前數據中心的耗能已高達全球電力的2%,這一數字在10年內有望攀升到8%。
2021-01-18
人類心臟以每分鐘60—100次的頻率跳動,從而輸送血液到全身臟器,維持生命的正常機能。
2021-01-17
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,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高濃度,將有損動物肺部發育。
2021-01-15
1月14日,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獲悉,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,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,該校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。
2021-01-15
由海百合化石、千年陰沉木、灰鯨骨骼、鯨鯊、北極熊等標本組成的展示牆, 揭開地球46億年生命故事的序幕;採用場景、多媒體和互動裝置等展示手段,引導公眾聆聽綠水青山的召喚……
2021-01-15
宇宙高清大圖來了!1月14日,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北京—亞利桑那巡天(BASS)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(DESI)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佈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。
2021-01-15
記者1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,空間站天和核心艙、天舟二號貨運飛船、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,近日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。
2021-01-15
2021-01-14
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瞭解到,科研人員近日在雲南邊境地區灌樹蛙屬分類問題上取得進展,取消侏灌樹蛙在我國的分佈記錄,還發現灌樹蛙屬兩個新種——勐海灌樹蛙和黃連山灌樹蛙。
2021-01-14
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WJ-700,於1月11日圓滿完成首飛試驗。
2021-01-14
這標誌着我國高温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,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。
2021-01-14
全球變暖背景下,青藏高原將變濕?當前的一項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“實錘”。
2021-01-14
基因物質本身就具備天然的數據存儲介質,因此“活細胞硬盤”的想法,科學家早已有之。
2021-01-14
2021-01-13
量子中繼是在噪聲信道中實現長距離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徑,而量子糾纏純化是量子中繼中的關鍵操作。
2021-01-13
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,生活在距今1.25億年到6600萬年前。
2021-01-13
該發現指出了DNA與RNA作為相似化學反應的產物一起出現的可能性,而第一批自我複製的分子,即地球上第一批生命的形式,正是這兩種分子的混合體。